永春大事记(六)(中华人民共和国1961~1970)
来源:永春县志 2021-06-14 08:45:00

1961年1月13日至15日,县委领导检查“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失误。16日至24日,召开有1800多人参加的四级扩干会,开展全面“整风整社”运动。  2月,倒春寒,全月有17天日平均温度低于摄氏12度,早稻烂秧严重。  5月17日,台风暴雨,伤6人,受灾田地4200多亩。  8月14日,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把全县8个公社、136个生产大队、1600个生产队,调整为22个公社、216个生产大队、2473个生产队。停办所有农村公共食堂。  9月11日至12日,台风暴雨,降水量292.4毫米。洪水淹入县城,全县死1人,伤22人,农作物受灾27500多亩,留安文峰石塔倒塌。  11月,全县兑现“一平二调”退赔款人民币230.3万余元。  12月24日至28日,县召开有3200多人参加的四级扩干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的信》,把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29日至30日,召开永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政协永春县委员会第三届第一次会议。  是年,全县暴风雨成灾达11次,是有气象记载以来灾害最多的一年,粮食歉收。

1962年3月17日,成立中共永春县委精简领导小组。到年底,全县共精简6462人,下放回乡参加生产劳动。  8月24日下午4时,湖洋公社桃源、美莲等四个大队遭受龙卷风袭击,倒屋89间,受灾287户1038人。  10月2日,强台风袭击本县,晚稻受灾7万多亩,损失稻谷近300万斤。  4日至10日,县召开三级扩干会,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四十条)。12月23日再召开有1700多人参加的党员干部会,学习“四十条”。  12月31日,永春化肥厂建成投产。  是年,县委根据中央7000人大会的精神,为在反右倾运动和整风整社运动中被错误处理的干部甄别平反,并为被认为是改造好的“右派分子”摘帽,给予安排工作。

1963年1月2日至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春县第二届第一次代表大会。  3月上旬,召开有8000多人参加的县、社、队三级扩干会,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称前十条)。春耕后在全县41个大队中开展点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社教),其余大队进行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大抓“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  4月4日,创办地方国营永春大荣油茶场,后改为大荣林场。  从上年10月开始,干旱持续8个月,为百年来的特大旱灾,全县受旱面积达13万亩。秋季又早,8月11日至9月12日不雨,影响晚稻生长。  10月3日,中共永春县委发出《关于开展五反运动的通知》。24日至31日召开县委扩大会,县委副书记王朝阳代表县委作五反(反官僚主义、反本位主义、反分散主义、反铺张浪费、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问题的检查。  是年,先后对中小学教职员工和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进行工资调整,调升面为60%。  是年,国家两次对穷队发放无偿投资共人民币5万元。  是年,全县侨汇185万多元,比1962年增长1.3倍。

1964年1月12日,成立永春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19日至28日,县先后召开有1300人参加的三级扩干会和有8000人参加的四级扩干会,学习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两个十条”文件,会后组织工作队4560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面上社教。2月下旬,地区和县又抽调干部122人,组成试点工作组,到一都、横口进行面上社教。在“社教”运动中虽然解决了一些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问题,但却认为这些问题是敌我矛盾性质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一些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2月4日至7日,召开永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政协永春县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  4月6日,湖洋公社突遭暴风雨和冰雹袭击,70%春收农作物受灾,损失粮食16万斤。  6月中旬,受台风暴雨袭击,全县死1人,淹田2300多亩。18日至7月21日连续33天没有下雨,稻田龟裂。  7月1日零时,开始第二次全同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69063人,其中男136411人,女132652人。  9月,在坑仔口洞口创办永春县农业职业学校,1968年9月停办。  11月,县抽调大批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参加南安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是年,下洋水泥厂建成投产。  是年,原籍永春的李兴镇参加全军运动会获200米低栏第一名。

1965年2月初旬,县召开四级扩干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根据这个文件,5月,在一都公社和五里街公社的儒林大队,城关公社的桃城、桃溪大队,蓬壶公社保健院进行“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试点工作。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错误批斗和处理了一些基层干部。  10月8日,召开永春县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1月15日,全县抽调干部246名参加晋江、惠安两县的“四清运动”。  是年,县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国民收入达到3527万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1966年2月,永春第一中学在基建中挖到唐贞观廿一年(647)砖室墓葬一座和永徽二年(651)砖室墓葬三座,计出土随葬品105件。  3月25日至31日,召开永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政协永春县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  4月22日至23日,受暴风雨袭击,全县倒屋18座,毁田3500多亩。接着夏旱,至5月26日始降雨,受旱面积55000多亩。  6月初旬,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强凋“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县委派出工作组进驻永春第二中学和第五中学,发动批判“三家村”,上挂下联,乱揪乱斗“牛鬼蛇神”。各公社也先后派出工作组或观察员进驻中学和部分小学。  8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全县先后出现各种“红卫兵”组织。  9月,本县“红卫兵”开始到外地串联,首批“红卫兵”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接受检阅。  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以后,外地学生开始到永春串联,在农村组织“红卫兵”,大造“当权派”的反,使多数社、队领导陷于瘫痪,无法行使职权。  中旬,县直机关10多个“红卫兵”组织联合印发《告全县人民书》。  是年,永春发扬共产主义风格,让南安县在文溪修建一座总库容达1159万立方米的水库,库内下北溪4个生产队有社员48户326人迁移至长泰县古农农场安家落户。

1967年1月中旬,部分外来学生和本县部分“红卫兵”组织批判《告全县人民书》。  1月24日,永春县成立“新永春公社”,夺了县委、县人委的权,县直属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公社、大队也相继被夺权,到处出现揪斗当权派,戴高帽、挂牌游街,党政机关陷于瘫痪。  2月1日,“永春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会”)成立,向“新永春公社”进行反夺权。开始出现群众斗群众的局面。  是月,成立永春县人民武装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抓革命、促生产”的领导机构。  3月16日,在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军支持下,“筹委会”发动横扫“牛鬼蛇神”,一些参加“新永春公社”的头头被审查。  5月上旬,一批外地学生到永春串连声援“新永春公社”。12日,“筹委会”发动部分公社的农民入城,把这些学生驱赶出境。  5月中旬,新的“支左”部队支持“新永春公社”,此后,机关、工厂、农村到处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名,揪斗“当权派”和不同观点的“坏头头”、“黑干将”、“牛鬼蛇神”等等。  6月,县公检法机关实行军事管制。  8月19日,“筹委会”被砸散。  是月,在全国掀起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浪潮中,“新永春公社”成立“打倒胡、郎联络站”,揪斗县长胡美金、县人民武装部政委郎守业、部长吴灵甫,同时成立“工人革命造反司令部”、“农民革命造反司令部”、“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机关干部职工革命造反司令部”,在全县到处揪斗所谓“胡郎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有些人利用“文攻武卫”的口号对有些机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打、砸、抢、抄、抓。

1968年3月,在“支左”部队的主持下,开始分期分批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5月16日,成立由军队代表、“造反派”代表和“革命领导干部”代表三结合的永春县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各机关单位和各公社、大队也先后成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7月24日,原县府机关干部林育增被“新永春公社”的林光贤等人绑架酷打致死。凶手林光贤直到“江青反革命集团”垮台后才被逮捕归案,依法判刑。  9月20日,县革委会在吾东部队营房举办第11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把县委、县府和公社的大多数党政干部集中起来“学习”。  10月,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并在全县搞大游斗,共游斗“走资派”、“坏头头”和干部、群众数千人次。在“清队”中大搞逼、供、信和肉刑,炮制出诸如“达山事件”、“柳树宫案件”、“三○三案件”等冤、假、错案,被害者数以百计。达埔公社文教干部施家训被毒刑致死,一些干部群众被毒打致残。这些冤假错案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先后得到彻底平反和昭雪。  11月5日,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机构被撤销,在革委会下设保卫组代替政法机关,同时成立“群众专政指挥部”。  是年,永春造纸厂建成投产。

1969年1月10日,成立永春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  2月22日至25日,县召开有1500多人参加的四级扩干会,布置“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和组织知识青年及城镇居民“上山下乡”。  3月,在坑仔口洞口原农业职业学校开办“五七干校”,把机关企事业中被认为“有问题”的当权派和干部职工送到干校劳动。当时,全县干部被分为五类:一类结合到领导班子,二类安排工作,三类下放基层劳动,四类到干校劳动,五类为专政对象。  6月,在下洋磨刀坑兴建永春煤矿,至1972年建成投产。  10月3日,受台风暴雨袭击,全县倒屋13座,晚稻受灾近9万亩,损失粮食500万斤。  20日至28日,国务院在永春召开南方山区小型水利水电建设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南方12省和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及有关部门代表共100多人,国家水电部副部长杜星垣主持了会议。  11月,县革委会组织“工宣队”(“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贫宣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实行“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  1日至4日,县召开“上山下乡”工作会议。是年冬,动员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共1030人“上山下乡”参加农业劳动。并于1970年1月1日成立“永春县革委会四面向办公室”(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山区、面向边疆),负责“上山下乡”工作。  19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关于永春《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办水电》的报道。  是年,正式成立天湖山矿务局。

1970年1月,开始“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铺张浪费)运动。  2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永春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刘纯禧任组长,各公社也成立党的核心小组。  18日,县革委会发出《关于达山事件的通报》,指出“达山事件”是一起迫害干部群众的严重政治事件。4月又重新调查,否定这一说法。“达山事件”的主要制造者林尧舜,于“江青反革命集团”垮台后,以触犯刑律被判刑。  19日,县革委会规定每月农历逢五为全县统一墟日(后改为公历每月逢一)。  3月初旬,刘纯禧他调,王锡义继任永春县革委会领导小组组长。  是月,全县开展所谓“反击右倾回潮”斗争,同时大量印发“晋江地区两条路线斗争”的材料。  21日,县革委会下达增加上山下乡任务2000人。  5月12日至19日,县革委召开工作会议,会上作《继续深入开展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的学习》的报告,大讲所谓本省、本地区、本县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  6月11日6时至8时,暴雨达83毫米,全县侨梁22座、水坝30处被冲毁,农田1300多亩被淹。  12日,县革委会在埔头驻军营房举办第15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把被认为“路线觉悟低”的161名干部集中一起,实行“三不”(不准请假、不准外出、不准通讯),反复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历时80天。  20日至7月1日,县召开整党建党工作会议,学习毛泽东五十字建党纲领。  9月2日,暴风雨成灾,全县倒塌民房12座,农作物受灾7820亩。  是年,装机容量2500千瓦的东关水电站动工兴建,翌年11月,第一机组1250千瓦建成发电。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