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流寓永春的名人——韩偓
来源:永春发布 2021-06-15 11:20:00

韩偓是晚唐著名诗人。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评价他“屡触逆臣之锋,死生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梁开平四年(910年),他途经尤溪到达桃林场(永春县之前身),是第一位流寓永春的历史名人。

韩偓(842—923),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自幼才思敏捷,十岁曾即席赋诗,举座惊叹。其姨父李商隐赞其“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一度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回朝后拜左拾遗,累迁左谏议大夫,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后因忤触权臣朱温,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佑二年(905年),朝廷复召其为学士,韩偓恐遭朱温之害,弃官携眷入闽,先后在长汀、沙县、邵武等地寓居。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篡唐,改国号梁。

梁开平四年(910年),韩偓来到永春。在桃林场(永春)的寓居生活,是他在长时间反思后逐渐归于平静的一段重要经历。关于他在永春的活动,有诗可为证。他在永春共留下二十七首诗,或清新,或隐晦,流露出其或苦闷、或欢喜、或宁静的心迹,也有不少描绘永春风光的佳篇。

韩偓诗《此翁》,诗题下自注:“此后在桃林场。”诗云:“高阁群公莫忌侬,侬心不在宦名中。严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当时闽王王审知曾有意招揽韩偓为官,却遭其左右嫉恨进谗,故韩偓以此诗表明不仕之志,说明他到桃林场后已决心一意隐居,脱离一切是非。

韩偓另有《多情》诗,诗云:“天遣多情不自持,多情兼与病相宜。蜂偷野蜜初尝处,莺啄含桃欲咽时。酒荡襟怀微駊騀,春牵情绪更融怡。水香剩贮金盆里,琼树长须浸一枝。”诗题下自注:“庚午年在桃林场作。”(按:“庚午年”即910年。)

韩偓还有一诗,标题很长,为《桃林场客舍之前有地半亩,木槿栉比,阏水遮天,因命仆夫运斤梳沐,豁然清朗,复睹太虚,因作五言八韵》,诗云:“插槿作藩篱,丛生道小池。为能妨远月,因遣去闲枝。邻叟偷来赏,栖禽欲下疑。虚空无障处,蒙闭有开时。苇鹭怜潇洒,泥鳅畏日曦。稍宽春水面,尽见远山眉。岸隐人偷钓,阶明日上基。世间多弊事,事事有良医。”从该诗长题中可以看出韩偓寓居永春的具体地点和客舍的外景。诗以砍去木槿闲枝,各种人和物所反映之不同,说明“世间多弊事,事事要良医”的道理。

上引三诗都点出了“桃林场”,是韩偓曾在此寓居的确切佐证。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在《唐集质疑·韩偓南依记》中说:“今永春南之晋江上源,犹称桃林溪,偓当日所居即其地。”

这一年夏天,在永春,他又作《暴雨》《山院避暑》《闲兴》《漫作》(起云:“暑雨洒和气”)。《暴雨》云“欲去更迟留,胸中久交战”,反映了其思想斗争之激烈。又作《腾腾》诗:“八年流落醉腾腾,检点行藏喜不胜。乌帽素餐兼施药,前生多恐是医僧。”

韩偓自天复三年贬出,至本年庚午正好是八年。这一年秋天,作《寄隐者》云“已约病身抛印绶”,既表不仕之志,也见当时其处境之艰难。而《闲居》诗云“厌闻趋竞喜闲居,自种芜菁亦自锄”,说明韩偓在桃林场开始躬耕自养。《卜隐》诗云“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苧作衣”,则说明他已渐适应淡泊宁静的生活。

在《卜隐》诗中,韩偓写道:“桑梢出舍蚕初老,柳絮盖溪鱼正肥。”反映了永春世外桃源的风光,也说明当时永春已有养蚕织造业了。另外,《晨兴》诗云“晓景山河爽,闲居巷随清”;《山院避暑》诗云“静阴生晚绿,寂虑延清风”;《寄隐者》诗云“烟郭云扃路不遥”,“小港春添水半腰”;《赠隐逸》诗云“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船头》诗云“两岸绿芜齐似翦,掩映云山相向晚。船头独立望长空,日艳波光逼人眼。”这些都是韩偓安逸生活的反映。永春清丽动人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抚慰了诗人孤苦寂寥的心灵。

韩偓在桃林场住了一段时间后移居南安县丰州。其《驿步》诗题下注:“癸酉年在南安县。”按“癸酉年”即913年,这是韩偓徙寓南安县丰州的确切文字依据。也有人根据他于癸酉年作《南安寓止》中有“此地三年偶寄家”句,认为韩偓于辛未年(911年)即已移居南安丰州。韩偓最终卒葬在南安丰州葵山。

关于韩偓在永春流寓的事迹,民国以前的永春旧志记载甚少。民国年间,永春县图书馆馆长王锦机将韩偓在桃林场时所写之诗辑录在《桃源文征》里。永春名儒郑翘松在编纂《永春县志》时,特地在《流寓传补遗》中写上韩偓补传及附考,指出韩偓“经桃林场留两年,赋咏不辍”。

作者:林联勇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