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第一首咏茶诗
来源:永春发布 2021-06-15 16:20:00

永春是产茶大县、名茶之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主要品种有佛手、观音、水仙等,尤以永春佛手和闽南水仙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而闻名。永春历代诗歌,如明代李九我《雪山岩》诗有“人影茶旗外”句,虽然提到“茶”字,但非专题咏茶。根据目前所见资料,永春的第一首咏茶诗当为清朝初年王命岳的《采茶歌》。

王命岳,字伯咨,号耻古,福建晋江金井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登进士,历仕于工科、户科、兵科,官至刑科都给事中,卒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他以直言敢谏、不畏权势著称,给朝廷所呈关于吏治、漕运、救荒的奏疏都是关乎“军国大计”,《清史稿》为之列传。

民国《永春县志》“流寓传”有记载:“王命岳……顺治初闽疆未靖,避乱一都,住尖峰山,读书僧寺,居三年。尤氏以女妻之,遂赘焉。暇辄览眺名胜,有十二景诸诗行世。后登乙未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的永春县一都镇仙友村黄氏族谱也有记载:“三台岩,三峰如三台,……晋江王命岳先生,号耻古,以兵科致仕,清初余氛未靖,避乱于此隐居三年,有感而作《采茶歌》。”清朝顺治初年(顺治元年为1644年),王命岳因其家乡晋江地处沿海,是郑成功抗清的重要战场,加上自身家境贫寒,所以到永春一都避乱隐居三年,而且在当地入赘为婿。族谱提到的三台岩现已荒废,遗址在一都镇光山村尖峰山(又称三台山)。清乾隆五十二年《永春州志》收录了王命岳写的《尖峰山》诗二首。而最为难得的是,他在永春还为后人留下了一首209多字的《采茶歌》,其内容为:

“采茶复采茶,采采夕阳斜。朝来不盈把,夕归满大车。和尚载茶乐婆娑,请予为作采茶歌。采莲歌有曲,采菱歌亦足。岂知余心如茶苗,歌喉正苦调局促。和尚前致辞,使君当闻之。此山摩空碧,仙人遗剑迹。云雾相与宅,虎豹蹲其室。仙人种茶不记年,干饱风霜叶迍邅。摧残始成虬龙势,青丝缭绕绿苔藓。蛰虫惊动雷吼怒,枯柯茁茁玉英吐。吐成一枪复一旗,千枪万旗满蹊路。

采茶复采茶,采采黄金芽。纤指摘翡翠,微烟散晚霞。美人耳中明月珥,古木屈曲卧寒鸦。龙炉兽炭燃涧水,蟹眼鱼目参差起。须臾宛作松涛声,长呼短吟谁家子。腹中隐隐生波澜,波澜不平声不止。呼童掇茶投瓶中,无数枪旗皆发指。七碗两腋清风生,腥羶涤荡蛆虫死。使君为作采茶歌,令我苦空之门气象多。我闻此言心胆豪,浩歌一曲挽天河。挽天河,洗地轴,江山万里今如何?”

此诗用汉乐府的形式,借一位和尚之口娓娓道来,生动地描绘了永春的产茶环境,展现了从种茶、采茶到烹茶、饮茶的过程。当我们随着诗人的指引,来到充满诗意的世外桃源——永春,只见群山起伏竣耸,“云雾相与宅”,这是多么适宜茶树的生长啊!由于产茶历史悠久,这里留下许多“干饱风霜叶迍邅”、枝干长成“虬龙势”的老茶树,被乡人传说为“仙人种茶不记年”。当春天来临,茶树枯枝焕发生机,“茁茁玉英吐”“吐成一枪复一旗”(“一枪一旗”指茶的芽和叶,以其形似而得名)。当满山茶园尽发嫩芽时,呈现出“千枪万旗满蹊路”的美景,让人悠然陶醉。在采茶的季节里,有“耳中明月珥”的美人“纤指摘翡翠”,更是一幅令人遐想的绝美画面。烹茶之时,泉水从“蟹眼鱼目”到“作松涛声”(指烧泉水的火候逐渐加大,古代《茶说》有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饮茶之时,“七碗两腋清风生”,此句引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茶诗——唐朝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唯有中国古老的茶文化,能让我们体会到品茶的最高境界。

在诗的最后,诗人笔锋突然一转,“浩歌一曲挽天河”“江山万里今如何”,用的是杜甫《洗兵马》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的典故(意思为希冀得到强壮有力之士挽下银河,把甲胄、兵器全部清洗,永不再用)。虽然有些突兀,却是从饮茶有“腥羶涤荡蛆虫死”的功效引申而来。王命岳虽然避居深山,却仍心怀天下。当他在品茶而飘飘欲仙之时,仍关注着国家大事,祈望天下一统,人民安定太平。这也是这首咏茶诗有别于其它茶诗的地方。

王命岳的《采茶歌》,意境深远,韵律优美,用典自然,一咏三叹,比之历代诸多咏茶名篇而毫不逊色,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应占有其一席之地,可惜藏于深山,未能广为传唱。

作者:林联勇 黄昌盛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