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诗德与灵应茶饼
来源:桃源乡讯 2021-06-22 09:05:00

讲起方诗德,上了年纪的人都说,他就是束发髻的道士。头上盘着高高的发髻,清癯的脸庞,一盘银须飘飘然,这就是他的外貌特征。他是永春五里街人,法号参玄子,他研制“灵应茶饼”,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方诗德(1897-1980年),曾经到过南洋,在马六甲开设法坛,过的是道士生活。有一天,他在街上走走,看见前面围着一大群人,就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医生被许多人团团围住了。老医生宽襟束髻,道貌岸然,正摆着一个草药摊,为人治病。他的草药摊左右两边写着一副对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地,黄药白药山药齐全”。这降香、木香、香附、黄药、白药、山药都是中药名称,全联形容中药很多。他给人家看了病,摊上如果有药,就把药送给病人;可是,有些药,摊上没有,无药,他就单给病人开个处方。至于诊费,不管是多是少,也不管有还是无,他都一样给人看病。有一个病人请他看了病,拿了他的处方,叹了一声,自言自语说:“医生是这样好,看病免钱,只是我哪里有钱买药呀。”这个老医生听见,一句话也没说,就从自己药摊上拿钱送给病人,说:“你拿去买药吧。”方诗德看在眼里,听入耳内,感动得不得了,产生一个念头:“拜他为师,为民治病!”

等到大家都散了,他才再三请求那个老医生收他为徒弟。老医生问知方诗德家中无父无母,孑然一身,无依无靠,顿时产生怜悯之情,又看他聪明伶俐,答应收他为徒。

很快就过了半年,方诗德收到家里来信。这信,偏偏给师父看见了。师父大吃一惊:“原来他双亲都健在!”他责备方诗德没有实说。方诗德说,要是说双亲健在,怕师父不肯收我为徒。师父说,人人都应敬孝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方诗德恳切地向师父表明心志,一定要拜他为师,学艺、济世、救人。

这位师父叫明真子,安徽凤阳人,虽然是道士,却擅长武术,他最拿手的是吹针术。过去,擅长武术的人,大多能制丹膏丸散,所以有一句谚语就说:“打拳头,卖膏药”。师父看方诗德确实诚心,很愿意教他。但是又不愿意看他骨肉分离。他想了一个两全办法,对方诗德说:“我这里有个祖传秘方,你就依靠它济世利人吧。可是,南洋无法采集全药,你带上秘方回唐山去,研制出这种药,你就能利济群生了。”他还写下一副对联:“携老,喜箱子背母过连桥;扶幼,白头翁给子到常山。”这对联里讲了六味中药,喜箱子、白头翁、常山这三味是原名,背母就是贝母,连桥就是连翘,拾子就是时子,有三个字是谐音。老医生意思是要求方诗德要具备救死扶伤、普济疾苦的高尚道德,

但是,方诗德舍不得离开师父。有一天,师父见方诗德睡熟了,给他留下一副对联:“当归方寸地,独活世间人”,这当归、独活也是中药名。师父怕他不肯回唐山,老是追随自己,就自己雇了小车,不知到什么地方躲了起来。方诗德找不到师父,只好从命,立即启程回国。这正是:“海龙海马通大海,红花红藤映山红。”这对联,也是六味中药名。

回国后,方诗德到德化九仙山研制七年,他想念师父,服装发式都同师父一样。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制成“灵应茶饼”。这是一种解暑良方,消化妙品,畅销海内外,并得到政府的注册。1941年还曾得到时任省长陈仪亲自发给奖状。近几年,《永春县志》《永春医药志》都写上了方诗德的事迹,正是:“益母红娘一见喜,国老使君千年健。”这联里,益母草、红娘子(又称灰蝉)、一见喜、国老(甘草)、使君子、千年健也都是中草药名。

讲述人:方义登  方义昆 

采集人:陈诗忠


相关阅读:

小小茶饼有神奇

在县档案局的馆藏特色档案中,收藏着1958年7月印制的“灵应茶饼”包装纸,正面印有“福建省永春县医药公司制药厂出品”、“参玄堂灵应茶饼神验方”字样和方诗德肖像,介绍了茶饼的主治功效,还提到了“吾人欲一身之健康者,固必于平时摄调得法,然而疾病之来,非有药物以济之不为功,是以贮备良方药物,以为不时之需,乃人人所不可轻忽也,古人所谓未雨绸缪是也。本堂主人‘少游中外’得遇名师,传授良方,悉心配制,炼此药饼,适合卫生,老幼咸宜,诚千古之奇珍,救世之验方也。”而其背面则交待了灵应茶饼服法和用量。这一小小纸张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肖像商标有渊源

“灵应茶饼”包装纸正面印有方诗德肖像。方诗德何人也,为何会印在包装纸上作为商标标志呢?

据资料记载及方诗德的孙子介绍,方诗德,字孝将,别号参玄子。出生于1911年,8岁时由蓬壶尤家卖给五里街方家。从父入道当师公,因他天资聪慧,勤学刻苦,12岁便能独立做“道事”。17岁就出洋到马六甲,开“道馆”谋生。20岁回国,到德化九仙山灵鹫寺,因与主持苏国清志趣相投,亲如手足,受其影响,不久就一起前往鼓山皈依虚云长老门下,法号宽慧,字佛智,成为佛门的居家弟子。这期间遇到一位异人,传授他医术秘方。

由于方诗德已淡薄世间名利,就开始潜心研制茶饼,以期利益众生。刚开始,他也只是将采集的中草药制成粉末,广赠村民试用,在听取了村民们的意见与建议后,经过反复实践,最终以茶饼定型。此时方诗德以“吾身生于乱世之间,无意陶管,不闻苏张,抱澹恬以自乐,采草药以供亲,清闲自贵,宁静自荣”自勉。为了纪念那位传授医术秘方的异人,在寺七年,方诗德留须蓄发,装束与异人相同,并以此特异的道装作“灵应茶饼”的商标,为广大用户作信记。

为了能让广大众生祛病消灾,方诗德背负肩挑茶饼,翻山越岭,挨村挨户,送药上门。在1941年3月5日民国政府福建省府举办的展览会上,省长陈仪为“灵应茶饼”颁发了乙等奖状。同时,民国政府商标局还为“灵应茶饼”办理“肖像商标”,予以注册。

药饼功效很奇特

“灵应茶饼”的功效真如外包装纸上所说的吗?

据民间流传,“灵应茶饼”专治胃肠消化不良疾病,很有特效。早在民国时期,由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八闽山区缺医少药,而“灵应茶饼”却以其独有的清凉解暑、健脾开胃、帮助消化等妙用,在民间广为传扬。正如其外包装中所称“作茶服,提神醒脑,止渴生津,宽中下气,健脾开胃,清痰解酒,除肠胃伏阴之湿,卫四时不顺之气,常服帮助消化。”又因其价格便宜、便于携带、饮用方便、久藏弥佳而蜚声中外。据《永春县志》中记载:“灵应茶饼”由方诗德根据秘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30年代研制定型,主治中暑、感冒、痧症、痢疾初起、呕吐、腹泻、腹胀诸症。夏秋季节可以代茶常服,能祛暑热,助消化,药品久藏而疗效弥佳。此外,在《泉州市医药志》、《永春风物》等史籍中对此也均有介绍。

传承发展利众生

“参玄堂灵应茶饼”在民国期间,也只是方诗德在家中自个生产,除少量出口外,均用于本地之需。新中国成立以后,方诗德响应国家的号召,公私合营,“参玄堂灵应茶饼”开始交由县医药公司制药厂进行规模化生产,而方诗德则任监制师。

在1958年8月12日,县医药公司制药厂向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注册“骆驼商标”,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58年12月3日发文同意予以注册,也由于当时规模化生产,产量大增,在满足内需的情况下,当时生产的“灵应茶饼”还大量出口东南亚各国。而在当年闽南一带,出外探亲访友的人,都喜欢带上茶饼作为珍贵礼品。归来的“三胞”也喜欢带上茶饼回去,这使得“灵应茶饼”名气大增。

后来,由于原料缺乏,为保住茶饼的质量与信誉,1963年,在方诗德的坚持下,坚决不用其他原料代替,县医药公司制药厂生产的灵应茶饼停产。1996年闽卫健字【1996】第2087号批文下达,准予再生产;2000年11月10日荣获国药准字1320021054号药字准字批文,并更名为柑香祛署和胃茶。

记者 林育华 通讯员 庄建梁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