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师根在永春
来源:桃源乡讯 2021-10-15 14:34:00

核心提示:清水祖师,俗姓陈,名荣祖,法号普足,俗称“祖师公”“乌面祖师”,出生于我县小姑乡(今岵山镇),自幼落发为僧。祖师生前“利物为本、济人为志”,德高道深,造福百姓,为民众所景仰,以其博爱的胸怀、善良的美德,留下了许多关于修桥造路、行医济民、祈雨祛灾的美丽传说,塑造了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优秀形象,曾四次受到宋皇敕封,敕赐“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徽号,八字纶音,享誉至极。

近千年的香火传承,让清水祖师誉满海内外,成为与妈祖、保生大帝并称“雨神”“海神”“药神”的闽台三大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及祖师信仰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台、港、澳及东南亚诸国闽南人聚居地区。这一种真挚质朴的民间信仰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逐渐升华成为闽南优秀独特的区域文化——清水祖师文化。

目前世界上有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逾一亿之多,清水祖师分炉分庙有数千座,分布在国内和东南亚、台湾一带。

衍派桃源,溯本支此师是祖

在岵山镇的南山陈祠堂内,庙堂右侧墙壁上“永春小岵南山陈氏谱志”清晰记载着清水祖师的族谱。而岵山镇铺下村92岁高龄的陈金堆老人则娓娓而谈,讲述祖师留在当地的点点滴滴。

拿出自己收集整理的材料,陈金堆介绍,《桃源南山陈氏族谱》记载,祖师为小岵南山陈氏开基祖弘元号校尉第九世孙。其父陈机,“学问该贯,尤长于诗,写诗泳物,信笔立成。”其兄弟或登进士,或在朝为官,唯独他父亲虽然学富五车,却善诗不仕,遁入高山,读书研易,作诗寄意。机公自身饱学诗书,对祖师要求甚严。他在“烛台”山峰顶盖烛台庵读经研易,让尚年幼的祖师跟随左右。祖师耳濡目染,从小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公儿时持斋诵经,日常与山下里人牧牛子戏,日暮吟经,牛自知归。”

在岵山镇南林山上的仙硿岩上,可鸟瞰岵山全景,远眺永春县城,岩周边森林繁茂、莽莽苍苍。岩上有间“石書房”,相传为祖师当年苦读处。“他小时候就是到这里边放牛边读书。”仙硿岩管理人员陈天送谈道,“五六岁正值顽皮贪玩的年龄,祖师正是凭着异于常人的惊人毅力和高远的目标追求,才修成后来的正果。”

祖师7岁那年,一向仁慈向善的母亲,就送他去铺上西洋茂林庵出家读书“深造”。学有所得后,祖师走进位于岵山镇的天马山麓大云院落发为僧,潜心苦修,法号普足。修行期满,继续到高泰山结庵修行,“志甘槁薄,外厌繁华”。后闻天马山西侧剧头铺(今属吾峰镇)大静山长老明松禅师法慧高超,道行圆满,遂往事师,苦读佛典三年,祖师数年如一日,聆受佛教大、小乘妙谛,终于悟道,道成业就。辞归时,“尔营以种种方便,澹足一切。”明松禅师因授以法衣而嘱之,“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舍弃万缘,以利物济世为职责。”要求他日后行事,需以利物济民为志,多行善事,祖师秉记于心。

离开大静山后,祖师返回高泰山庵,谨遵师教,致力于施药济药,普救贫病。后来,祖师移居麻章庵,开始讲经传道,“道行精严,能感天动地。”在当地多次募款,修造桥梁数十处,以利往来。相传岵山镇永镇桥为祖师所建,深得广大人民的崇敬。他又广施医药,救死扶伤,每遇天旱,设坛祈雨。当地人居渐旺,草木愈发葱茏,祖师名声渐渐远播他乡。

在岵山,普足经常云游泉州、汀州、漳州等地,为人治病,药到病除,为众祈雨,如斯皆应。功绩显著,德高望重,百姓称之为麻章上人。

岵山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有芦柑、荔枝、龙眼等名优水果2.3万亩。岵山近2000株上百年的荔枝树至今郁郁葱葱。“谁能说这一切与祖师当年在岵山播行善举不无关系?”岵山镇统战委员陈伟新告诉记者,这一切跟祖师善待众生,珍爱一花一草的大善思想应该有着必然联系。

化身佛国,流恩膏有水皆清

《安溪县志》记载,是时,清溪(今安溪)大旱,田地龟裂,庄稼枯干,百姓心急如焚。崇善里(今蓬莱镇)人刘光锐,素仰普足道行高深,率众迎请莅乡祈雨。为救百姓之急,普足特往蓬莱祈雨。据传,翌日设坛,顿时天上乌云翻滚,雷鸣电闪,随即普降甘霖。安溪百姓感念普足解民疾难之恩,敦请普足驻锡蓬莱山(张岩),普足亦慕蓬莱山川奇丽、风景幽雅,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便应允驻锡。因那里岩石壁立,泉水清冽,后改称为清水岩。

只要来到安溪蓬莱清水岩,可见寺宇独秀,林木葱茏。主殿屹立悬崖峭壁间,巍峨壮观。沿觉路行走,罗汉松、浮杉池、母子树等拱手相迎,仿佛要向世人述说着祖师普度众生、保民护境的段段往事。

据《福建地方志》记载,驻锡清水岩当年,祖师便募款建造通泉桥与谷口桥,此后18年里,他主持修建的汰口桥、龙津桥、永安桥等数十上百座桥,架起在茶乡大地,他的医道高明,为了方便乡民就医,便在山下洋中募建“洋中亭”义诊施药。普足还不辞劳苦远赴汀州及漳州所属各县,为人治病驱疫,加上至今留存在清水岩密林中的近500种天然中草药,为不计其数的病人减轻苦痛。祖师在岩寺周围广植竹木,十余年间蔚然成荫,之后历代住僧一脉相承,终使岩山古刹成今幽洁禅林圣地。

清水岩里有一棵古樟,干粗六、七人拉手合抱仍不能成围。树冠树枝全部向北伸长,更为奇特,故名“枝枝朝北树”。而永春岵山恰好位于清水岩的北边,在树前,陈伟新无限感慨:“这代表着一种归向和忠贞,启示着我们要有一种对祖宗的敬仰和对根的认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怀有对中华文化的谦敬之心。”

普足仙逝在清水岩,享年65岁,远近获悉噩耗后悲痛万分,痛哭流涕,云集于清水岩,膜拜赞叹。其逝后遗容神色久久不变,众人运石筑塔于岩后安葬普足,并刻沉香神像奉祀于殿中,后人称为清水岩真身菩萨,佛号清水真人,俗称清水祖师。从此,清水祖师成为安溪县民信仰最诚的地方神祇。

普足“迁化之后,英灵如在,凡人有疾病,时有雨晹,及盗贼之忧,随祷随应。”祖师显应事迹比比皆是,威名显赫香火旺盛。祖师先后四次获得了宋朝皇帝的敕封,每次加封两字,由“昭应大师”累至“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徽号,成为闽台粤及东南亚等地供奉的神祗,世称“北有三藏大师,南有清水祖师”。

“修桥、行医、绿化、祈雨,祖师持续为民做善事,丰功伟绩依然历历在目,成为了善的化身,成了众人心中的佛,他被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世代受人景仰,更是实至名归。”陈伟新说。

大善传扬,祖师信仰遍地开

“清水祖师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也没有精妙的禅语传世,他在佛学理论上并无太多的创树,可是他为什么能成为神灵?并得到那么多人崇拜?”岵山侨联副主席陈敬爱介绍,“生而有功于人者,死必崇奉为神明。”据文献记载,清水祖师的主要功绩有三件:第一件是热心于慈善事业,清水祖师乐善好施,到处化缘,救济贫困百姓。当时,安溪一带交通不便,他积极参与修桥铺路,一生中募缘建造了数十座桥梁,既实践了佛教的“济人利物”、“广种福田”的教义,也给百姓带来的交通便利的直接好处。而对百姓而言,修桥铺路是功德无量的善举,符合中国传统的“凡有功德于民则祀之”的祭祀原则,所以得到百姓的敬仰甚至崇拜也是很自然的事。

第二件是为人治病,传说清水祖师精通医理,以为乡民治病来传扬佛法,因为尝试药草,数次中毒而致使面貌变为黑色,故又称为“乌面祖师”。

第三件是清水祖师具有特殊的神通,他在世时,以祈雨经常“获应”而闻名,在百姓看来,祈雨获应是因为“道行精严,能感动天地。”所以百姓赋予清水祖师以神奇甚至神秘色彩。相传清水岩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清水祖师还是铁观音的始祖。因此清水祖师去世后,就被当地百姓奉为神灵,加以崇拜。

清末学者杨浚在《四神志略》中把清水祖师、妈祖、保生大帝、光泽尊王并称为闽南四大信仰。随着清水祖师信仰的不断发展,其信仰的人众日益增多,并迅速扩展到福建全省及周围省份。闽南华侨的出国,同时也把闽南民间信仰传播到海外。清水祖师在国际上特别是在闽台和东南亚各地影响逐渐扩大和广泛,成为闽台以及东南亚各地人们所敬奉的神祗,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清水祖师文化。在安溪,至今还盛行着始于宋代、熔铸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蕴的清水祖师迎春民俗。其中蓬莱镇每年开春举行的“迎清水”巡境活动,以其历史悠久、规定严格、程序严密、仪式隆重而长久不衰,闻名泉南各地,每年参加的信众数十万人次。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分寺分庙就有近千处,其中仅在台湾就有几百座。目前世界上有清水祖师文化信众超过1亿人,公元1574年(明万历二年),闽南华侨就在泰国北大年建造庙宇,供奉清水祖师,称“祖师公祠”。这座祖师公祠是较早的华侨庙宇之一,也是东南亚最早的清水祖师庙。缅甸于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在仰光市首建“福山寺”祖师庙,奉祀清水祖师,悬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到缅甸时写的“千山钟神秀,百福相藏严”的对联。在马来西亚槟城有一座著名的“蛇庙”,实际上是供奉清水祖师,这座蛇庙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世纪30年代以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地又陆续建起了不少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由此可见,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中是很盛行的。“清水祖师文化是联结海内外同胞的一个桥梁纽带”。

祖师大善之道在全球遍地开花,全球上亿清水祖师信众在当地奉祀清水祖师,更用行动践行祖师的大爱精神。在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可以看到人们在清水祖师庙做义工办幼儿园、图书馆、医院等便民服务所,将清水祖师利物济民的精神思想落实到行动中。

感念祖师,打造宗教朝圣地

巍巍南林山,缥缈仙硿岩。在岵山镇的南林山上,只见奇峰突兀,峰峦叠嶂,晨岚飘荡,霭霭茫茫,伫立其中似置身仙境,不知天上人间。清水祖师坐逝之后,岵山家乡父老感之功绩,便塑其神像奉于南林山上仙硿岩内。在岩内僧人的诚心主持下,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甚是旺盛。明嘉靖五年知县柴镳督毁仙硿岩,人们把岩寺内佛像迎入南山庵敬奉,原岩寺经历数百年风雨仅存基地,被称为仙硿埔。

祖师神光赫赫,神庥远播。闽台东南亚众善信强烈向往祖师故里,均虔诚来此谒拜祖师、寻根探源、进香游览。为深入挖掘祖师的文化渊源及南林山人文景观,新千年伊始,岵山镇着手开辟旅游胜地,弘扬清水祖师发祥地文化,敦聘华大旅游系教授到实地勘测设计,按规划与旅游功能空间布局分解为近、中、远三期,将仙硿建设为集宗教朝圣、农业观光、山野休闲于一体的闽南旅游景点。海内外众善信闻声,也纷纷自愿乐捐,如今的仙硿岩,宫殿式的祖师殿红墙朱瓦,飞檐翼然,梁、柱、斗、拱彩绘金光闪闪,富丽堂皇;二座全石山门古朴典雅巍峨壮观,笑迎天下客;一个崭新的仙硿岩如缥缈仙宫一样屹立在岵山南山北麓。

岵山镇统战委员陈伟新介绍,开发仙硿岩景区对于提升景区品位、提升岵山镇宗教朝圣旅游品牌,带动永春旅游产业系列开发,促进永春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该镇结合古民居开发,将打造集生态游、宗教朝圣游、闽南文化体验游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带动花卉苗木产业、岵山荔枝、岵山榜舍龟、永春老醋的发展,把这座千年古镇建设成为“山美水美环境优美、吃美住美生活甜美、话美心灵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如今对祖师的信仰,其实已经成为海外同胞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县侨联负责人介绍,许多海外华侨回乡谒祖,很多都会去拜谒下祖师,保佑他们风调雨顺。

来自台北的永春同乡会会长陈银枝先生,祖籍岵山铺上,几乎每年都回乡祭拜祖师,并捐资建设仙硿岩。他说:“我们原是一家人,同祖、同根、同亲缘、同血缘、同文化、同民俗信仰,这是任何强力所无法割断的……清水祖师文化是增进海峡两岸同胞和谐、安定、祥和、友爱、至善、经济繁荣,密切往来的桥梁。”

新加坡侨胞陈义明今年已经86岁了,对祖师信仰至深,去年还带着50多位侨亲回乡省亲,到仙硿岩祭拜祖师,今年也回来再次祭拜祖师,并欣然捐款。“我的根在这里,清水祖师的信仰,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能回家乡看看,真是高兴。”

“祖师如一位千岁老人教诲我们从善如流,他的精神博大精深,信众各取所需,代有传承。”岵山镇宣委温令城说,依托千座祖师庙、逾亿信众的庞大网络,清水祖师文化如一颗原子核,向全球五大洲四大洋辐射,释放出大善的感召力量,越来越多人在学祖师多做善事。

记者:梁白瑜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