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耀桃源(之五)
来源:永春融媒 2022-06-21 17:45:47

四、光昌文运(上)

魁星护佑,光昌文运。永春地灵人杰,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是中华原始青瓷的发祥地。唐宋以来,崇文重教,文化兴盛,英才辈出,各领风骚。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盛均中进士,开永春人登科出仕之先河。科举时代,永春先后出过状元1人,武探花1人,进士92人,举人373人。除盛均外,涌现出留从效、留正、柯述、庄夏、陈知柔、颜棫、颜隆、颜廷榘、李开芳、庄际昌、林兴珠、周自超等英贤俊彦,光耀桃源,遗泽后世。

永春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历经宋、元、明、清七次迁址,多次重建、增修、扩建而具规模。初在东渡(东岳)桥西,继迁知政桥北和白马山之南。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迁至县署东侧即现址。清代升为州学(州文庙)。整个建筑,除大成殿外,还有明伦堂、启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敬一亭、仪门、试院等,是永春境内古建筑中工程较大、规模雄伟的群体。现存的大殿一组古建筑,是清乾隆年间建成并经多次整修的。2019年列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春文庙里收藏的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州正堂晴波郑老夫子考试定规硃谕》碑。郑澐,字晴波,江苏仪征人,乾隆三十九年署永春知州。

《圣人经》:古代读书人向圣人(孔子)焚香祈求金榜题名所念的经文。

手抄本里的《书规》提道“读书为世之高品,读书尤为世之难事”。

清代永春州学生员参加岁考时写的八股文

手抄本里的入泮(考取秀才)谒祖文

古人希望本地文运昌盛,科举高中,人才辈出,采取了建文峰塔、造屯尖、修“龙脉”等方法,借以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兴盛。

留安塔是永春重要的人文地标,为文峰塔和文明塔二塔合称,因文明塔久圯未复,现在留安塔一般指文峰塔。

文峰塔建于双鱼山(留安山)上,始建时间无考。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县许兼善下令拆文峰、文明(石皮)二塔以增高城墙。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知州姚任道、周瑛先后重建文峰塔。塔为石构密檐,素面实心,七层八角,1961年9月为强台风所摧倒。1984年重建。

文明塔,建于留安村(社区)后炉角落龙湖殿前东南方大石壁上。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时称“石皮塔”。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县许兼善下令拆文峰、石皮二塔以增高城墙。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留安人刘淑王从吕宋(菲律宾)经商回国,突遇台风,在澎湖港覆舟,遇救归家,为了“振兴气运”,遂与族众出资复建石皮塔,命名为“文明宝塔”。后亦逐渐毁坏。

位于湖洋镇蓬莱村的两座石塔,隔溪对望,称“魁星塔”,由蓬莱黄氏家族建于清康熙后期。

大鹏山雄奇峻伟,气象恢宏。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赞其“形如飞鹏垂翅,绝顶三峰,秀出云表,其旁重冈叠嶂,左为白马、悬钟,右为云龙、大羽,若鸟张翼下趋,平处结为县治,实县之主山也”。

大鹏山的大尖和小尖系由人工培土增高而筑成的,是永春文脉的重要标志,相传由清康熙年间永春知县骆起明主持建造。

永春县城南郊的马岭尖。明成化三年(1490年)《八闽通志》载:“马岭山:势若马之奔驰。下有龙潭庙。”马岭山巅的尖峰亦为人工筑造。永春古谶云:“双髻山头分两路,马岭山前挂午牌。云龙桥上通车马,水流辰巽状元来。”

永春县城(州城)的主山是大鹏山,古代永春人认为从大鹏山脉的延伸走向有三条“龙脉”,东龙由白马山、悬钟寨、卧龙山而至双鱼山(留安山),中龙由白马山、云龙山、梧枰山、金犁山而至县衙(州衙),西龙由大羽山、康山(万春寨)、金峰山而至梅峰。可以看出,文公书院到梅峰书院的迁移方向,是从最初的留安,到文庙(即县衙之侧),再到梅峰,都不离东、中、西三龙脉。图为永春州治图(出自清乾隆五十二年《永春州志》)。

清同治七年(1868年),因大鹏山往年山体多处坍塌,永春知州翁学本应永春士绅之请,对受损山体和石阶道路进行修复,并题镌《修筑永春大鹏山龙脉碑记》。永春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周凤翔中进士后,竟有百年的空白(只出过武科进士而无文科进士),在翁学本修筑“龙脉”数年后的光绪三年(1877年),陈锡恩考取进士。

中国人向来敬重文字,珍惜写有文字的纸张。明清时期,社会上流行“敬惜字纸”的习俗,各地纷纷建起惜字亭,供人焚烧字纸。图为永春县石鼓镇桃场社区东门承春庙内的惜字亭(已拆除)。

科举时代,如果本家族的人考上进士,除在祠堂大门或厅堂上高悬“进士第”的匾额外,还要请名工匠精选石料,制作石旗杆,竖立于家族宗庙前,以示显耀、铭念,激励后人奋发进取。到了清朝,除进士外,考上举人、贡生、监生等有功名的人,也可竖旗杆、挂匾额。图为五里街镇埔头村生本堂保存的“进士第”匾。

保存在五里街镇阔庭巷锦亭厝(陈锡恩故居)的“丁丑进士”旗杆石

吾峰镇枣岭村林氏大宗祠上聚堂悬挂的“进士”匾

湖洋镇锦凤村许氏宗祠保存的“兄弟伯姪父子儒学”匾

呈祥乡东溪村陈氏祖祠高联堂悬挂民国永春县长黄恺元题写的“九世书香”匾,上列东溪陈氏从四世至十二世有功名的22位族人名字。

□林联勇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