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春的这片土地上,百年以来,有三棵树,它的种下与成长,讲述着永春过去和未来的故事。
1953年,爱国侨领尤扬祖先生带领全家回到故乡永春,徒步登猛虎,和乡亲们在猛虎山种下20多万株松树,种下了枇杷、桃、李、梨等水果;1954年春天,尤扬祖先生亲手把从广州带回的五株玉兰树苗,种在了达埔延清小学校内,同年,在猛虎山种下240棵芦柑树,迄今仍有217棵存活。
尤扬祖先生种下的猛虎山芦柑林,已69年树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是福建省树龄最老的成片柑桔林。
芦柑树后来长成了猛虎山柑桔场,长成了柑桔上山的垦植新模式,长成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长成了一份乡愁的甘甜。而最初种下它的初心,不过是为了让这一穷二白的时代,以及一无所有的荒山,能长出一片希望,就像当年华侨们去到东南亚,种下橡胶一样。如今再回看那片半山的果园,以及回味这样一份精神,你会在南方少有的冬天雨雾里,感觉到一份芦柑的清冽,似乎与生俱来。种下芦柑,与种下玉兰,都留下了时代的馨香,树木与树人,原来异曲同工。

茶厂40岁的香樟树,树上的金属名牌,已经撑出了时间的裂缝。
1983年,时代的列车驶过了30年,有了成林的柑桔之果,有了遍植的茶园,便有了北硿华侨茶果场。这一年,归侨们在茶厂门口的平台上,可以看得见远山的地方,种下了一排香樟树。时代的春天开始舒展,编号04的北硿华侨茶厂,身在永春的乡间土地上,却成为世界华侨的一份记忆,永春佛手,已不止是一份茶品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味乡愁的良药。这一时期的茶厂,空前繁荣,1000多名归侨,劳作在此间,产品远销海外,风光无限,茶厂也成为福建乌龙茶出口的四大茶厂之一。
你可以找出茶厂1983年种植的四棵香樟树苗的具体位置吗?
如今回看16栋保存完整的茶厂建筑,以及成林的香蕉林,这份珍贵的文化资产也成为了永春产业之树常青的文化基底。香樟树的芬芳,留予了我们这些后人及世界,而当年钉在树上的金属名牌,已经被长大的香樟树撑出了时间的裂缝,仿佛从那个小小的裂缝里,我们看见了一切时间的光芒。我们也一直想着,要在那么香蕉林里,有一场雨打香蕉的茶席,又或是一场与记忆有关的香蕉锋会与沙龙。而时间如果再往前,那第一个种下佛手茶树的,又会是谁呢?
茶厂60岁的香蕉林,自由生长,把自己站成了一道风景线。
2023年,又是一个40年后,时间总是如此的相似,年复一年。茶厂改造的第一栋——永春茶品鉴空间,即将呈现,门口,就是那四棵参天的香樟,自生清风,在树下喝茶的我们,亦成为了新的种树人。
如果有一种生活叫永春,我们种下的正是这生活之树。16幢老建筑,围绕“茶产业 茶文化”重新规划,从华侨生活的记忆馆,到华侨美食厨房,乡愁继续;从茶观光工厂到茶美术馆,产业焕新;从永春风物的创新展示及交易中心到文旅研学中心,生态集成;从茶园到香蕉园到盆景园,自然的延续,与人文相得益彰。茶厂老职工、老建筑、老物件和即将落户的goodone旧物仓,以及更多因这一道时光风景线聚合而来的创造者们,一起种下了新文化之树,一起迎接这座老茶厂的复兴。人民日报在这个春天里,记录下了这份美好的开始。
山在,水在,近九百年的东关桥在;树在,茶厂在;而我们,又将和谁一起种下这未来之树呢?

三棵树的故事,皆因有春天。
那么3月12日,在这个疫情后的第一个春天里,让我们一起来永春种树吧。这一片土地,值得在历史及记忆的延续上深耕。
3月12日 9:00
“老树又新林”时光花园植树活动
我们计划在茶厂内种植黑松2棵、罗汉松12棵、茶花30棵、清香木50棵、小金桔树10棵。
主理植人|周建华(国家林草局乡土专家、福建最美乡土专家、福建省林业乡土专家、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盆景艺术大师、永春县盆景赏石协会会长)

3月12日 9:00-11:30
“老友再聚首”时光茶话会
一厂就是一生,我们邀请曾经在茶厂工作过的前辈、茶厂的朋友们共饮一杯永春松鹤水仙茶,一起回忆及讲述关于茶厂的动人故事。
在这座保留最完整的老茶厂里,文化复兴及空间新生将会成为动人的课题,我们聊“天”更聊“地”,这也是首度共创及面向国内召集相关主理人的发布会。主持人|杨函憬(goodone旧物仓主理人、茶厂华侨生活记忆馆发起人)
在这个春天,在永春北硿华侨茶厂这个老宝宝新生的第一年春天,是我们在疫情后共同种下希望的一个植树节。这一天我们在老树边种下新林,正所谓双木成林,三木成森,茶厂邀请社会各界重走北硿,参与、见证茶厂的维护更新,一同种下新的希望。
如果你不在永春,如果你亦惦记着这份乡土与记忆,如果你也想,为茶厂的未来植下一份可以相遇的记忆,欢迎联络我们,参与北硿华侨茶厂「云植」行动。时间证明着,你种下的树,都有花开的芬芳或果实在明天等着你。
云植联络|微信号二维码

云植直达|共建茶厂未来
永春北硿华侨茶厂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958年,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历经风风雨雨,风貌仍存,但破损难免,为了可持续发展,茶厂开启“建本理仓”计划,同步开展“我在北硿修茶厂”一系列行动。
建本,对茶厂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和华侨文化的传承固本;理仓,对茶厂空间功能再布局,更新改造。在发展茶产业、茶文化的基础上,以“开发促保护”,逐步对茶厂实施建筑修缮、结构加固、空间改造、绿化完善,提升落后配套,新增服务设施,适应于时代,让经典亦现代。来源:永春松鹤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