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闽南第一奇永春“逐火把”民俗活动上演
来源:永春融媒 2024-02-26 09:29:08

正月十一到十五

永春达埔“逐火把(炸佛)”民俗活动

再次如约而至

达埔“逐火把”始于明洪武年间

被称为“闽南第一奇”

每年鞭炮震天,热闹非凡

尤圣宫位于永春县达埔镇岩峰村境内,原名山美宫,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宫内主要供奉有赵大天君元帅、司马圣侯、比干公、武德英侯。

“逐火把” 始于明洪武年间,当地人又叫“炸佛”,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节,尤圣宫所处的岩峰村一带村民为消灾祈福,赤膊上身抬着“赵大天君”神像,举着火把,燃放鞭炮,出巡乡里,逐步形成“逐火把”习俗。逐火把的奇特与规模尤最,堪称“闽南第一奇”。

炸佛前浇水防止炮火损坏天君

早期的“逐火把”,主要由村民备足鞭炮烟花,集中在岩峰村境内宫宇前、岩峰院、大沙堆、卓口四个场地燃放,活动景象壮观。现如今,“逐火把”已横跨岩峰与金星二村,正月十一至十四晚上,人们扛着赵大天君元帅二副神像出巡,由尤圣宫出发至金星达墘路口,往返燃放鞭炮烟花;正月十五晚上,则扛着赵大天君元帅神像出巡,由尤圣宫出发至岩峰、汉口两村交界处,沿岩峰村境内公路往返多趟燃放鞭炮烟花。

村民为了迎接逐火把,早早就开始筹备。首先将毛竹劈成竹片,剖成竹篾晒干,做成可以点燃为照明的竹片,然后扎成适合一手提起的竹把,每户准备好几把待用。同时,买来大量的烟花鞭炮,把花炮结成长串,挂在长长竹竿头,集结在神像边燃放鞭炮。

正月十一至十五晚,随着锣鼓与火把引路,村童拿旗,村民头戴斗笠(笠外印“赵大天君” 四字,笠内系四张金纸“护身符”),赤膊上身抬着神像沿路巡游。沿线村民用竹竿举起点燃的鞭炮,穿梭于火把和神像之间。鞭炮在神像周边爆炸,沿途还不定时给神像淋水整装保护神像。村民们认为“赵大天君”佛像胡须被炸能保佑自身消灾避邪,以此祈福。随着活动深入,“逐火把” 队伍越拉越长,赵大天君神像所到之处,人海欢腾,意犹未尽,烟花炮声延续至清晨。

“逐火把” 结束后,赵大天君神像被鞭炮炸得满脸斑驳,胡须也烧焦了,原来的黑脸更黑更精神了,人们认为这正符合黑脸元帅公的心愿,能为人们驱除瘟神,保全境平安。从洪武年间至今,神奇的是抬神像的人们身上即使被炸伤,却只有短暂红肿,而不会发炎;放鞭炮或看热闹的善男信女,多有被鞭炮炸伤隔日就痊愈了。

狂欢过后的人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择吉日请来塑像师傅,重粉神面,为神像重新开眼,并采集来未出嫁少女的头发,重新裁须,重塑后的赵大天君元帅金身焕然一新,更显雄健威武。

来源: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责任编辑:蒲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