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8个大类,共计71项。其中永春新增七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是闽南水仙茶制作技艺、石鼓白鸭汤制作技艺、永春老醋酿制技艺、永春麻粩制作技艺、永春熟地制作技艺、永春养脾散制作技艺和泉州木雕(永春)。
1 闽南水仙茶制作技艺
闽南水仙系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之一,属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芽叶粗壮,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永春县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使之成为“闽南水仙”茶叶发源地及全国乌龙茶生产基地之一。
闽南水仙茶具有饮后爽口留香,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除烦去腻的功效,永春水仙屡获全国茶叶评比大奖,是名闻海内外、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名茶。
2 石鼓白鸭汤制作技艺
以当地农民饲养的“红面番鸭”,配以当归、熟地等10多味精心合成的佐药和适量的盐,成为一道香滑细嫩、肥而不腻、汤浓味美和营养丰富的滋补食膳。
它的香气独特、味道别样,能让吃过的人津津乐道,让听说过的人垂涎三尺,备受食客青睐。
3 永春老醋酿制技艺
早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间就开始酿造老醋。它的酿造技术独特,以优质糯米、红粬、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精工发酵、陈酿最少三年才能成醋。
老醋色泽棕黑,尝起来酸中带甘、醇香爽口,还能久藏不腐。
4 永春麻粩制作技艺
闽南人好茶,而永春麻粩则是完美的佐茶小料。
麻粩表面有浓香的花生碎,咬一口嘎吱作响,酥酥掉渣,表皮还能拉出一段长长的糖丝。
5 永春熟地制作技艺
永春九制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
永春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采用九制、九晒、九露的技术制作熟地。
6 永春养脾散制作技艺
养脾散由党参、肉桂、砂仁、莲子、金线莲、丁香等几十种名贵地道的优质纯天然药材,秉承祖传工艺精制而成。
性平温和芬香,具有养脾健胃、开郁消积、增进食欲、温肾和肝、祛湿利水之疗效。
7 泉州木雕(永春)
永春木雕,是福建木雕的一个重要支系。永春木雕精微透雕、结构考究、装饰华美,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自清代乾隆时期开始,在中国木雕界占有一席之地,其雕刻工艺与风格独树一帜。
自唐代以来,永春木雕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
来源:桃源永春文旅之声